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活动计划表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25 【字号: 小中
大 】
学 术 会 议 |
序号 |
会议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会议内容
|
资助 |
联系人 |
NO.382 |
中国射电天文前沿论坛亟中科院射电天文开放实验室学术年会 |
5月12日—15日 |
50 |
杭州 |
国内射电天文各方面的进展和展望。 |
2000 |
韩金林 |
NO.383 |
中国天文学会及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2007引力波天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暑期学校 |
6月24日—7月11日 |
100 |
四川
南充 |
暑期学校目的在于给学生进述引力波探测的数据分析技术,以使学生们能够很快的进入实际的研究中去。 |
|
吴学兵
彭秋和 |
NO.384 |
“致密星天体物理”国际会议——第18次郭守敬系列会议 |
7月1日—6日 |
100 |
安徽
黄山 |
会议主题包括与中子星/脉冲星、黑洞(恒星级,中等质
量和超大质量黑洞)、白矮星以及LIGO/引力波天文学等相关的物理内容。 |
2000 |
吴学兵
袁业飞 |
NO.385 |
第二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会议 |
8月 |
大陆
20人 |
台北 |
2005年在威海第一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会议收到良好效果,因此拟定在台北召开第二届。 |
|
朱永田 |
NO.386 |
中国天文学会太阳与日球专业委员会2007年度学术会议—太阳第24周峰年研讨会 |
10月15日—18日 |
100 |
山东威海 |
1、太阳磁场与太阳活动研究2、耀斑与粒子加速研究3、
日冕物质抛射与空间天气研究4、太阳观测设备与仪器。 |
|
颜毅华 |
NO.387 |
IAU Symposium248会议 |
10月15日—19日 |
|
上海 |
依巴谷星发表十周年以来取胜得的科学成果;后依巴谷时代地面天体测量的进展;第二代天体测量卫星计划的最新进展;光学与射电干涉技术在天体测量上的应用;多波段天球参考架的建立和维持;未来的微角秒量级参考架;天体测量的大样本巡天和虚拟天文台;银河系结构与演化;天体测量的教育。 |
4000 |
陈力 |
NO.388 |
IAU Symposium249会议 |
10月22日—26日 |
250——300 |
苏州 |
1、类地行星探测2、行星凌日3、行星的物理模型4、恒星—短周期行星的相互作用5、行星迁移6、行星形成7、多行星系统动力学8、行星与盘的相互作用:理论与数值模拟9、双星系统中的行星等。 |
5000 |
周济林 |
NO.389 |
“黑洞吸积盘理论”国际学术会议 |
11月6日—9日 |
60 |
北京 |
会议主要讨论与黑洞吸积理论有关的天体物理内容。 |
2000 |
吴学兵
刘富坤 |
NO.390 |
天文学教育与发展研讨会 |
待定 |
20 |
待定 |
研讨我国高等院校天文学教育与发展。 |
2000 |
陈 黎 |
NO.391 |
2007年全国天文科普工作会议 |
9月 |
50 |
待定 |
汇报2007年天文科普工作,交流科普工作经验。 |
2000 |
朱 进 |
NO.392 |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第一次会议暨《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6月14日—18日 |
35 |
扬州 |
1、《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定稿;2、《英汉天文学名词》增订、新订版事宜;3、审定一批新词;4、讨论今后名词工作方针和计划 |
2000 |
卞毓麟 |
NO.393 |
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11月 |
300 |
广州 |
介绍交流国内外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天文界交流与合作,加强天文教育科普工作。 |
10000 |
樊军辉 |
工作 会 议 |
序号 |
会议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资助 |
联系人 |
NO.154 |
十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 |
元月 |
20 |
南京 |
|
李向东 |
NO.155 |
十一届一次组织工作会议 |
上半年 |
20 |
待定 |
2000 |
纪晓禾 |
NO.156 |
学会专(兼)职干部培训班 |
上半年 |
20 |
待定 |
2000 |
纪晓禾 |
NO.157 |
十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 |
下半年 |
20 |
待定 |
|
李向东 |
NO.158 |
十一届二次理事会议 |
下半年 |
50 |
待定 |
|
李向东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