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25 【字号: 小中 大 】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于2007年11月21日上午在广州大学召开。参会人员有赵刚、张双南、洪晓瑜、崔向群、李向东、鲁春林、王娜、朱进、陈黎、赵永恒、袁业飞、郝晋新、董国轩、方成、周又元、樊军辉、王建成、孟红宇等人,李向东主持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
一、赵刚理事长讲话,强调继续发扬民主办会的传统,并征求各位常务理事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二、各位参会人员就本届理事会的任期目标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1、决定继续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建议将各专业委员会的会议尽量并入年会。年会的举办方式将逐步采取商业运作,适当提高会议注册费,逐步实现与会人员食宿自理,争取做到以会养会。
2、会议赞同2008年学术年会与2008年第十届IAU亚太地区天文会议分开举办。2008年学术年会时间为2008年下半年,欢迎各单位积极申请承办。学会常务理事和年会的科学委员会负责推荐年会的大会邀请报告,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安排各分会的报告。
3、决定组团参加2009年第27届IAU大会,建议各单位积极参与制作在2009年第27届IAU大会上宣传反映中国天文成就的展板。
三、会议听取十一届组织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汇报,审议吸收2007年61名中国天文学会个人会员(见附件)。
四、审议通过中国天文学会2008年活动计划(见附件)。
五、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樊军辉院长汇报2007年学术年会组织安排及具体会务工作情况。
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王建成副台长汇报2008年IAU第10届亚太天文会议的筹备工作情况。
第十届IAU亚洲太平洋区域会议举办时间为2008年8月3日-6日,地点在云南省昆明市。预计中方参加会议的人数约300人、外宾约300人。会议形式有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张贴报告等。专业内容包括:(1)太阳物理、日地关系、行星和地外行星系统;(2)恒星演化、活动和双星;(3)致密天体、活动星系核、高能天体物理;(4)银河系、星系介质、恒星形成;(5)星系、宇宙学;(6)天文仪器、天文技术;(7)天体测量、虚拟天文台;(8)天文教育、天文科普。目前预算支出略高于收入,理事会建议调整收支计划,力争收支平衡。
七、汇报讨论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和“黄授书奖”事宜。
1、审议通过中国天文学会第一届“黄授书奖”评委会关于第一届“黄授书奖”的评选结果。单文磊研究员获中国天文学会第一届“黄授书奖”。
2、建议在“黄授书奖”的章程中增加该奖金的来源说明。
3、同意将原“黄授书奖”基金约100万元人民币转入中国天文学会账户,并用于今后颁发“张钰哲奖”和“黄授书奖”的奖金。
4、会议经讨论一致认为“张钰哲奖”主要定位于“突出成绩的一位中国天文学家”;“黄授书奖” 主要定位于“一项突出成果”、“如果该成果涉及两人或以上者,可考虑合得一奖;亦可放宽为1-2项突出成果的若干人合得一奖”。
5、鉴于中国天文学会经费有限,希望各单位在经费上大力支持学会工作。一般情况下参加天文学会各项活动的人员差旅费自理,特殊情况学会适当考虑资助。
八、听取张双南副理事长关于《天文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编写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照科协的要求,中国天文学会承担了2007年天文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工作,赵刚理事长委托张双南副理事长负责此项工作,结合中国天文学会和相应学科的特点,组成了由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和有关项目负责人参加的《天文学科研究发展报告》课题组。主要内容是本学科近年度发展情况研究分析和总结、进行国内外进展对比分析、提出未来几年学科发展趋势预测和研究方向建议、建立天文科学研究体系框架。《天文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基本思路是重在“发展”和“研究”,不重在“百科全书”式的描述。目前各专业学科进展报告初稿已完成,并放在2007年学术年会的相关网页上,广泛征求大家对报告的建议。
九、会议听取了朱进常务理事关于2009年国际天文年活动进展情况及在中国活动安排计划;颜毅华理事汇报了2008-2009年日食观测筹备工作情况。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就如何办好上述活动,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如建议组织百场天文科普报告、广泛征集日全食观测课题等。
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
2007-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