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1 【字号: 小中 大 】
1982年4月9-17日
中国科学院和西德马普学会在南京联合召开了高能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1人,西德、日本、美国科学家13人出席大会。宣读评述报告和论文37篇。
1982年5月
《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文集(中英对照)》编成。
中国天文学会四届常务理事会二次会议同意中国天文学会下设“天文图书情报小组”,后改为“天文图书情报出版工作委员会”。
1982年6 月
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建成并通过国家鉴定。后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7月
中国科学院批准在青海德令哈建立亳米波天文观测站(属紫金山天文台),决定与美国ESSCO公司合作研制口径
中国天文学会派出5人代表团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届大会。会上正式宣布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的地位。
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建立。
陕西天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临潼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9人,交流学术论文19篇。
北京古观象台经修复,重新对外开放。
1983年6月
中国科学院日全食观测队赴巴布亚新几内亚观测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张钰哲任主任。
1983年下半年
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于1983年下半年开始公开发行。
1983年9月- 1984年10月
我国有13架经典仪器,2架多普勒接收机和1架人卫激光测距仪参加了全球性合作项目——国际地球自转联测(MERIT)。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秘书长R.WEST应中国天文学会邀请访华。
国际太阳物理会议在昆明召开,国内代表60余人,外国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日天文会议“恒星活动和观测技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1984年l0月1日-5日
中国天文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三次亚太地区天文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