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1 【字号: 小中 大 】
1979年10月
广东省天文学会成立。
1979年10月9-16日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组委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武汉召开了天文地球动力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代表107人,宣读论文66篇。
1979年11月26-
天体力学专业组在南京举办了天体力学算法讨论班,出席单位17个,代表29人,宣读了论文28篇,调研报告1篇。
1979年11月26-
太阳物理专业组在南京举行太阳物理学术会议,出席会议共16个单位,44名代表,列席10多人,宣读了学术论文29篇,调研报告4篇。在会上成立了太阳21周峰年观测协调组。
1979年12月12-19日
天文仪器专业组在广州举行天文仪器与新技术会议,出席单位16个,代表54人,会议收到论文、调研报告共37篇,宣读29篇。
1979年12月18-27日
恒星物理专业组在昆明召开了恒星物理会议,出席单位13个,代表40人,收到论文34篇,宣读30篇。
1979年12月19-22日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代表30人。
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有全国各天文单位天文工作者参加的日食观测队到云南昆明、瑞丽、潞西等地观测日全食,绝大多数观测项目都获得了成功。
1980年3月-4月
南京大学天文系和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在南京举办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班,有9个单位参加,约20人,研究班结束时,提出论文13篇。
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空间天文和卫星动力学及应用三个专业组正式成立。
1980年5月
中国物理学会宇宙线专业组和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专业组联合在青岛举行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会议。天文工作者约30人参加。
1980年5月2-9日
天文史专业组在成都举行第三次天文学史研究成果交流会,出席会议61人,宣读论文75篇。
国际天文联合会秘书长通知: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中的会籍。
1980年7-9月
上海、北京、紫金山、陕西等天文台和武汉测地所参加国际天文联合会和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IUGG)联合举办的国际地球自转联测( MERIT)的短期联测。
我国时号发播由上海天文台转移到陕西天文台,原BPV时号停播,BPM时号正式发播。
1980年7月
中国天文学会委托北京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台创办全国性的第二种天文学术刊物——《天体物理学报》,编辑部正式成立。
|